2007-05-01

關於生態藝術...

為了瞭解吳瑪俐北回歸線計畫的起始點,連上嘉義縣文化局網站
2005年 日照嘉邑 北回歸線夏至藝術節

其中有個<北緯23度半>裝置藝術大展

吳瑪俐: 來北回歸線種樹 計畫:
結合駐地創作與研究的藝術計畫,以嘉義縣民雄表演藝術中心為工作站,推動結合藝術與環境的理念。

她提出種樹的理由摘錄如下:

*23.5來北回歸線種樹,我們其實帶著一個想像: 如果這條在地理上虛擬的線,變成具體可見的綠色地景,除了彰顯我們位於海洋西岸,因此可以擁有森林、沼澤的特殊景觀外,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會不會因此也發生改變?我們的行為舉止又會因而有什麼不同?
*行動必須長期,才能看到一點結果。因此23.5來北回歸線種樹第一次行動計劃,重點在於網絡的聯結與創造,藉此讓所有關心環境、愛種樹的朋友,成為可以相互交心、支援的團隊。因此,這個藝術計劃脫離一般靜態展覽呈現的方式,而以環境藝術工作站來經營,希望透過持續發生的過程,召喚更多人加入種樹行動。
所以瑪俐以北回歸線環境藝術工作站方式並扮演策展人角色來進行,希望透過藝術,省思環境,並以工作站概念取代傳統展覽模式。以田野工作精神,塑造環境特色。
邀請參與的藝術家名單:
盧銘世. 黃文淵/李俊陽. 顏名宏. 陳箐繡/柳菊良. 南華大學. 喬伊思(Joyce Cutler Shaw)
個別作品計畫,請連結至該網站進入,這裡不多描述
http://www.cyhg.gov.tw/16/cultural/activity/www/title_2.html

同時在此展中也發現一個超棒的作品:

英果‧古騰 (Ingo Gunther ) 「世界運轉器」(Worldprocessor)1988 - 2005



對全球或各地區已經發生關於政治.經濟.生態.科技.移動.等事件和狀態的統計與關連性等等
Ingo Gunther 利用地球圖形以及地圖製作的概念 ,
各別以圖形分布狀態或視覺設計描繪出,加上文字注解 。

雨林消失:綠色部份顯示目前尚存的雨林;紅色表示已經被摧毀的部份。

日照嘉邑 北回歸線夏至藝術節 直接連結進入 其作品中,
透過點選其中不同的地球小圓圖案,接下來看到美美的圖形之下 它所代表的訊息,
是可以漸漸讓觀眾意識到我們身處的唯一地球上,不管發生任何事,都與每個國家或個體有關。

他另外還有製作超美的地球燈裝置,請
連結至英果‧古騰「世界運轉器」網站 http://worldprocessor.com/chiayi/

再參照日前來台的生態藝術家哈里森夫婦,也常策略性地利用地圖製作,來召喚群眾進入關心與討論生態與生存及都市發展上等等問題。

藝術形式仍以某種可被辨識的語彙形貌出現,它的力量是無法被忽略的。
如果完全排除光了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藝術家對自身外在社會與世界的認知與關懷,甚至產生行動...
這是在台灣,我將吳瑪俐當成藝術典範人物的理由
............

.................


倫理道德的政治正確性,為何較易淪於窄化想像空間?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我現在滿腦子的藝術問題

.....................

又延誤去接小孩下課的時間了...

又要待續........

1 則留言:

hairu 提到...

關於倫理道德的政治正確性

想了幾天,或者,做女性藝術工作坊時,我也想了一陣子...

政治正確又如何呢?那不是我關心的,我只能順著自己的狀態去做認為想做,該做的,想著如何把它們做得有意思,同時又滿足自己愛亂挖問題和不想空白度日的念頭就好了。

是否會宰化創作上的想像空間,留待所做的事告一個段落再來想吧!

如果光想要做出他人未做過的,令人驚艷的,多麼特別的作品,已經無法滿足現在我想縫合作為媽媽/女子和藝術家角色的實際生活衝突層面,還有從那麼多人身上得到的啟發與感動。
如果不忠於自己的感受,其實也當不好一個藝術家。就是要鼓起勇氣向前方邁進,哪怕那曾是自己看不上眼或排斥的區塊或領域,走進去才知道可以如何做得更好一點。

重點是保持那隻常常讓我自尋煩惱的另一隻眼睛,一直是睜開的...

hairu